在園林養護工作中,我們經常遇到各種生長不良的植物,那么如何開始給出正確的結論呢?以下是一些簡單的介紹:
一、診斷步驟。
1.檢查分析。
(1)真菌病害的發生往往伴隨著某些附屬物,如霉菌、粉末、點、銹,真菌病害主要發生在植物的局部,在葉子上表現出癥狀,無論新老葉。
(2)細菌性病害的發生多伴有異味、腐爛、溢濃等。
(3)生理病害。
生理病害的發生分為缺素生理病害和環境因素引起的生理病害。
A.缺素多發生在整個地塊局部或零星,但新葉和老葉癥狀不明顯,如老葉正常單葉異常,或新葉正常老葉異常,診斷為植物缺素。
B.環境因素引起的生理疾病多發生在地塊局部,新老葉癥狀相同,如土壤環境、陽光、高溫等。
2.主要觀察發病地區與未發病地區的差異。
(1)整個地塊是否全部發生,病害多發生。
(2)低洼植物的表現是否與高處植物相同。
(3)施藥區與未施藥區的區別。
(4)邊緣地帶和中心地帶的區別。
3.詢問和分析。
詢問主要包括近期施肥、用藥、天氣條件、建植養護、水肥管理等。
4.綜合診斷和預防。
(1)真菌性病害發生多大面積,防治劑與治療劑混合。
(2)園林植物中細菌性病害較少,多用于防治細菌性藥物,如農用硫酸鏈霉素、乙蒜素、春雷霉素等。
(3)生理性疾病多發生在局部,根據綜合診斷結果合理用藥。